公司新聞

吉林重化工企業搬離松花江“基本不可行”


     日前發生在新亞強的化工桶事件,造成了恐慌性的社會影響,相關人士在吉林市區調查了解到,當天吉林市民瘋搶礦泉水,價格飆升,從每箱18元漲至25元、30元、50元、60元,還有人花80元搶到一箱水。
    吉林省政府緊急組織打撈化工桶,一位負責打撈的軍人還因此殉職。

    泥足深陷化工利藪

    初亞軍在8月3日對相關人士說,吉林市確實有人問過他是否搬走,但自己目前還無定算。

   而化工桶事件發生后,媒體對吉林省重化工產業沿江布局做了大量報道,據稱有黑龍江的專家呼吁,無論多大代價都應將重化工產業搬離松花江上游。

   對此,吉林市發改委副主任劉杰8月5日說,永吉經濟開發區的化工企業搬離或者說搬遷到吉林市北部的化工循環經濟園區,對于以后集中防范化工企業的環境風險,確實是很好的事,雖說目前是省管縣,但關鍵看吉林市的決心和力度,如果市委做了決定,搬遷那邊幾個不大的企業是有可能的。

   但對于有人呼吁將吉林省的重化工產業整體搬離松花江上游,他表示,目前以化工為代表的傳統產業仍然占有全市產值的70%以上,化工產業產值在600億元左右,新興產業比重還不到30%,這個時候不可能摒棄化工產業,而只能通過鼓勵發展新興產業來改造和取代傳統的化工業。而且,事實上2010年吉林石化已經完成了全生產線的升級換代,已經完成了對落后裝置的淘汰。

   他認為,大搬遷基本不可行,“當年在這里建設**個化工基地,肯定是考慮到它的水源、資源優勢,化工產業完全離開水不太可行,也不可能因為有污染,就不發展化工,現在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化工。再說整體搬遷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劉杰認為,以化工產業升級換代和強化對企業全過程的監管,將化工污染*小化,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現實之路。

    園區化能否擔負保護松花江重任

    劉杰的回答,實際上與吉林省的重大戰略意圖保持了一致。

   吉林省政府在2008年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全省石油化工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吉林市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以下簡稱吉林化工園區)是我省石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整合吉林石化建成區、吉林經濟開發區和吉林龍潭經濟開發區的基礎上,設立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

   8月2日,相關人士走訪了中石油吉林石化、吉林市化工循環經濟園區,根據該園區的規劃,吉林石化和化纖公司等整體作為建成區被納入園區,所有入園新建的企業,將與這兩家大型化工企業實現管道聯通,以實現資源共享、污染排放共同治理。

   園區管委會主任崔振吉說,園區內三廢治理設施齊備,建設項目中的防污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這一條規定執行率保證在100%,今年上半年松花江水質斷面達標率達到了52.7%,在2009年國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考核中位列**。
他認為,以園區化治理化工污染,可以擔負起保護松花江中上游環境的重任。

    記者注意到,該化工園區并非僅將吉林省內部分化工企業納入園區,而是正積極對外招商。

   對此,園區工作人員說,每一個項目的落戶,都必須有嚴格的環評。然而,2009年被媒體懷疑有泄漏的康乃爾化工,便被媒體曝光其環評聽證會可疑,誰能監督好環評,對此,記者沒有得到答案。

   8月5日,記者問劉杰,目前的總量下,松花江已經屢次陷入污染事件,化工園區的對外招商,事實上也在增加排放源。他解釋說,引進園區的企業,一定控制在污染很少的類型,主要瞄準的是高精尖技術的化工企業,產值大,排污少,而且,有一個排污總量控制。

   記者詢問園區工作人員,化工企業產生的污水,經過處理后,排往哪里?回答是,園區引進精細化工企業,排污水量很少,而且處理之后可以循環使用。另一位官員則說,處理過后,達標了再排到松花江。

    沿江布局嚴峻考驗地方綜合施政水平

   雖說官員一再強調以產業升級和園區治理應對化工產業污染,但下游市民認為,化工產業沿江布局,危險品由此放置在水源地,**不免難測。

   記者在安監部門網站上發現,在化工桶事件發生一周前,永吉經濟開發區曾組織區內企業開展應急演練,其中,吉林眾鑫化工有限公司結合本單位的危險源狀況、危險性分析情況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開展了應急預案演練。

    但這類演練并未能對付這次突發的大洪水。

   從7月17日開始,國務院和吉林省幾次召開會議要求做好防大汛準備,堅決克服僥幸心理。但悲劇仍然發生,居民與企業都沒有獲得有效的預警。

   以至于7月28日6時,洪水已經漫壩,老人董家平已經奔跑著喊醒了鐵路平房區上百戶人家,新亞強的初亞軍從政府官員處獲得的通知卻是“上游可能在9點左右泄洪”。

    人們認為,上述情況表明當地政府的綜合施政水平十分堪憂。